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调节心态,防癌治癌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19-06-06 | 5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癌症病人个性的研究认为:那些谨小慎微、忧虑重重、惯于压抑愤怒、克制情感的人,一旦遭受重大精神创伤与生活磨难,比较容易罹患癌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那些已经患上癌症的病人,其心理状态明显地影响着癌症的发展与预后。


尽管癌症(Cancer)是否属于心身疾病,学者们还有不同的意见,尽管理化因素、病毒、慢性感染,遗传、药物、激素及至年龄都被证实为癌症的病因,然而,人类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有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


我国古代医籍中明确指出:郁结伤脾,肌肉消薄,与外邪相搏而成肉瘤,这里的郁结即指人具有难以消除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又说乳岩由于忧思郁结,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阻塞,结果成核。临床发现:癌症发生前,病人大都有极度伤心的事件发生,莱森(Leshen)综述了1902~1957年的75篇有关文献,认为忧郁,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哀是癌症的先兆。格林尼的研究也认为,生离死别的忧郁悲伤和焦虑多发生在癌症前一年左右。有人报告,在51名可疑宫颈癌的妇女中,有18名因亲人死亡,半年后真正发展为宫颈癌者有11名,约占61%,其余的33名中仅有8名患了宫颈癌,只占24%。姜乾金(1987)通过临床对照调查分析显示,在癌症病人发病史中,家庭不幸事件工作学习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生活事件有重要意义,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心理研究所的调查结论完全一致。


此外,对癌症病人个性的研究认为:那些谨小慎微、忧虑重重、惯于压抑愤怒、克制情感的人,一旦遭受重大精神创伤与生活磨难,比较容易罹患癌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那些已经患上癌症的病人,其心理状态明显地影响着癌症的发展与预后。


一般认为: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引起的恶劣情绪可以降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杀伤机制,使机体每天都可能产生的突变细胞难以清除,从而发展为肿瘤。


综上所述,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为癌症的病因之一。二是影响癌症病人的存活时间与预后。毫无疑问:重视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癌症的防治。


总之,心理社会因素与物理、化学、生物、药物等任何致病因素一样。只要其对机体的刺激达到个体难以承受与克服的程度,就可能导致疾病,并影响疾病的发展。而心身疾病则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更为密切。至于究竟引起什么疾病,除了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包括遗传素质,现实的健康状态,各组织的易感性外,还取决于个体对心理社会刺激的认知评价。例如,同样遭受到重大挫折(如高考落选)那些悲观失望、耿耿于怀感到痛不欲生者则易患心身疾病。所以,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通过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后,察觉到威胁或挑战存在,由大脑新皮质通过边缘系统去唤起应激系统(包括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各种内脏活动,并引起损伤与器质性病变后的结果。因此,如何引导病人对心理社会的刺激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帮助病人主动作出心理调适,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重要内容。

心身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