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孩子抑郁的背后
来源: | 作者:连四院临床心理科 | 发布时间: 2020-09-22 | 3074 次浏览 | 分享到:

“开心一点,有什么想不开的呢?”听到“抑郁症”这三个字,这是很多人最直观的反应,但抑郁症是一种病,并不能够用开不开心来进行衡量。近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所著名重点大学内有40名学生被确诊为抑郁症,约占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访问量的2成。个别学生因抑郁无法进行论文答辩而休学。抑郁症很近,不少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抑郁心理;但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拥抱耐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去战胜它。

根据美国精神学会关于抑郁发布的标准,如果孩子不同于以往,几乎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悲伤情绪中,或失眠、不安、乐趣消沉以及容易疲劳等状况中,且这些情况在两个星期内集中出现,我们就需要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状况。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抑郁症前兆:

1)长时间地对以往的爱好、学习甚至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无精打采;

2)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3)记忆力下降,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感到心慌;

4)自感头痛、腰痛和身痛等,但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

5)经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6)其他持续型的消极性情绪。

看清这些教育原因,让你的孩子远离抑郁症侵扰

抑郁症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大学生抑郁症的“根子”大都在中学就已埋下。家长一点一滴在平时积聚而成的压力,都有可能变成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看看以下这些教育观念你是否还固化于心呢?兴趣全为“学习”让位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已经被许多家长所接受以及固化,许多孩子因此被迫承担的课程压力比他们本应承担的多得多,各种强加的周末补习班都已是家常便饭。部分家长把孩子本应花在其他爱好上的时间和精力,强“挪”到学校的文化课上,而忽视孩子本身真正的兴趣。长此以往,孩子们在学习任务难度加大时,长期堆积的厌恶情绪会逐渐集中化,引发一部分孩子郁郁寡欢以及对大部分事物提不起兴趣等抑郁心理。

家长脸色只由“成绩”决定

除了压制孩子的兴趣容易造成孩子抑郁的心理状况之外,传统的奖惩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们养成不利于长远发展的价值标准,易因挫败感而丧失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达州市自杀学生的家人在他小时候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来决定对他的奖惩甚至衡量他的价值,这使得他不断地追求片面的卓越。到了新的环境之后,他仍然用这种价值标准来“规范”自己,并在因不能保持以往优秀成绩、觉得家人对他失望的情况下,产生“分数下”的心理危机,抑郁状态愈发明显,直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