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病发病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19-06-06 | 532 次浏览 | 分享到:

糖尿病的病因,大体上可概括为遗传和环境两大方面。同卵双生研究已表明型糖尿病同病率为91%,型糖尿病为56%。说明在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而型糖尿病的发生,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环境因素的参与也是必要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学和心理社会两大大类。生物学环境因素有病毒感染和肥胖等;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变故、挫折和心理冲突等。

已经发现,心理应激可以使正常人显示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体含量增多。与糖尿病人不同的是,正常人在移除应激后很快恢复正常,而糖尿病人很难做到。Goetsch(1990)6型糖尿病患者,在自然生活环境中给予人为的应激事件(心算),结果显示在心算期间,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增高,而且应激强度越大,血糖升高越明显,说明应激事件能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

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影响并非直接作用,生活事件是否影响人的心身健康和疾病、影响的程度如何往往受个体认知评估和人格等中介因素的制约。糖尿病历史上曾Dunbar(1936)看作是一种经典的心身疾病。她经过回顾性调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性格不成熟、具被动依赖性、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他们也常有不安全感,有受虐狂的某些特征。这些人格特点被称作糖尿病人格。可是后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这些人格特点不只见于糖尿病人,也见于其他慢性病人。我国学者许秀锋等(1995)8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者,他们都具有躯体不适主诉多,常以否认和压抑来处理外来压力等倾向。但这些人格调查都是在患糖尿病之后进行的,这类结果很难反映糖尿病患病前所固有的人格特征。尽管如此,这些研究仍说明了在人类疾病中心身两个方面之间的密切联系。

心身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