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人体生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旋律线可明显地影响人的心率、呼吸、血压,因为它与人体的特征极为相似,所谓内在生理的某些特征:胜利的类似于音乐的某些特征--运动和静止,紧张和放松,兴奋与抑制,渐变和突变等模式,也就是说,当音乐作为一种刺激进入到听觉器官,经传入到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都会参与作出各种反射活动.随着应月的节奏,旋律,音量的不断变化,人的呼吸,循环,内分泌和神经肌肉都会发生变化。
在选择“催眠音乐”时不宜盲目投其所好,而应正确选择“催眠音乐”,选择和声简单、音乐和谐、旋律变化跳跃小、慢板的独奏曲或抒情小品音乐。其中一小提琴、钢琴独奏效果较明显,这类音乐的中心频谱范围大都在125-250赫兹之间,往往比较容易诱人入睡。临床实践证明,对难入睡患者应选用抒情,慢板为主的独奏曲,对潜睡患者应选用抒情中板,慢板为主的轻音乐,对易醒患者应选用没有明显节拍的抒情小品为适。
有失眠症状者可借助舒缓的民乐、轻音乐来帮助平衡情绪、保持精神放松安静,从而改善睡眠。在选择音乐时,首推的是一些久负盛名的催眠曲,如《催眠曲》、《宝贝》、《小夜曲集锦》等。其次,也可选择国内治疗失眠比较流行的一些曲目,如《阳关三叠》、《良宵》、《梅花三弄》等,古乐舒缓、清心,可使病人心地清静、安然踏实、缓缓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