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尽管两者的临床表现有一些相似之处,如慢性咳嗽、咯痰、气短,但病因、发病机理、疾病本质不同,其治疗原则和方案不同,远期预后也不同。因此,如果两者不容易鉴别时,患者应当尽快到条件好一些的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肺功能测定、痰细胞学检查等,尽快明确诊断,尤其是按照慢性气管炎治疗无效时,应尽早明确诊断。
要学会适应哮喘病。许多哮喘患者开始被确诊为哮喘时难免会感到紧张,认为这下子糟了,弄不好今后会喘一辈子,或者要一辈子用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从确诊到开始治疗乃至以后继续长期治疗,这中间必然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心理、生理适应过程,慢慢会好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学习一些有关支气管哮喘的科学知识,必要时也可向医生请教,与其他老病号交流,这样很快就会适应“角色”转换过程。
哮喘缓解不等于气道炎症消失。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变应性炎症,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病情发生发展的基础,即使哮喘症状缓解了,这种炎症也难以完全消失。因而强调在防治哮喘的全过程中,应把控制气道炎症放在首位,并且贯穿哮喘治疗的全过程,即使在哮喘缓解期也不能忽视这点。
目前将治疗哮喘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型,缓解药物和控制炎症药物。后者包括各种剂型的糖皮质激素(简称为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和茶碱类,其中又以激素最为常用,最有效,因而最重要。由于过去治疗哮喘时多口服和静脉点滴激素,因而不良反应较多。所以许多哮喘患者一听说要用激素,就感到恐惧,对用药有很多顾虑。近十多年临床上采用吸入方法应用激素,用药量显著低于口服和静脉用量。由于吸入药物可以迅速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气道黏膜),因而起效快,效果显著,同时大大减少了激素的不良反应,使得长期应用激素成为可能。因此,哮喘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大胆使用激素,不要过多地考虑其不良反应。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病,甚至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彻底根治,但是我们只要坚持规范的治疗加以必要的预防,则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这里关键在于要配合医生坚持评估哮喘控制水平,规范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监测病情、维持哮喘控制的循环过程。
即使哮喘得到良好控制了,也不能自己盲目地减药甚至停药,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所谓阶梯疗法)。对于控制哮喘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一曝十寒,要打持久战,与哮喘长期和平共处,长治才能久安,而不能平时不治疗,发作时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