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不可忽视的“后高考心理”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20-08-07 | 3302 次浏览 | 分享到:

高考结束后

一场持久战瞬间偃旗息鼓

很多考生并不能快速调整心态

惯性地进入了“后高考心理期”

什么是“后高考心理期”

考生与家长又该如何面对呢

今天来谈一谈不可忽视的“后高考心理

       今年,1071万高考生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备考过程——疫情、网课、延期、战高温、斗暴雨......在那时,家长一切以考生为重,对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一旦发现他们情绪波动,便积极的进行疏导。但是,随着最后一批考生走出考场,高考落下帷幕,不少家长放松了下来,“孩子都高考完了,不用再承受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研究表明,从高考结束到录取这段时间,考生的情绪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然而却有60%左右的考生会在这个时候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高考结束到大学入学近3个月的心理“真空期”里,部分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承受来自周围人的各种“关心询问”。上述压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后高考心理”期。


高考后会有哪些心理问题?


放纵心理


高考结束后,对考生们来说,紧张的心态可以彻底放松,很多人选择上网,睡觉,唱歌,聚餐的方式玩乐。让作息时间变得毫无规律,甚至通宵达旦。这样的放纵心理不加节制,不但会造成身心疲惫,还可能影响健康。


抑郁心理


一些考生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因为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而情绪低落、抑郁。表现出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的情况,或者干脆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和人接触,也不交谈,还会出现自责、暴躁。这时候家长过多的追问,反而会发生争吵。


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的产生往往因为考生不能将注意力从高考上转移开来。对考试过程中的细节过于纠结,太在意该拿的分是否拿到,不该出现的错误为什么没有避免。这样的心态会在等待公布成绩这段时间里,让考生变得无比焦虑,导致寝食难安。


迷茫心理


从过度紧绷的考前状态,一下来到考后的无所事事。很多考生都会经历这样的落差,习惯了学校高强度的学习,忽然没有了目标,让他们茫然无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如果迷茫的心态持续下去,对于进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成绩出来之后对考生心理产生影响的不是高考成绩本身,而是成绩与本人期望值之间的差距。
(1)比期望值低考生对高考成绩预估乐观,但成绩却低于自己的期望,因此会感到痛苦,并表现出回避家人好友、食欲不振、情绪低落。
(2)比期望值高高考成绩比期望值高的考生心理往往被忽视,事实上,当考生心理弹性较弱时,“高中”可能会使他们出现精神亢奋、不眠不休的症状,又或者表现出反复确认、不敢相信的状态。
(3)与期望值差不多这类考生的心态是相对比较平和的。但对于高考失误的考生来说,面对赤裸裸的“成绩单”,预估和现实如此吻合,也是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心理调适的。

此阶段对考试心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高考志愿的填报
能够根据成绩和排名选到自己喜欢的院校和专业最好不过,但是对于因填报人数过多、对自身预估失误等原因而无法被理想院校录取的考生来说,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考生身心健康的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家长和考生需要做到:

1.接纳结果,调整心态

无论成绩如何,高考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成功可喜,继续努力;失利不悲,再接再厉!改变那些能改变的,适应那些不能改变的,让自己拥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重建自信,超越自我。 .管理情绪,及时求助

高考后考生出现过度兴奋或过度低沉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若持续1~2周没有恢复,家长和考生都应及时向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因为,任何
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情绪都容易加剧心理疲劳,对身心构成伤害。同时可以通过学习一项技能将注意力转移,比如驾照或者曾经感兴趣却没有时间学习的乐器。

3.调整行为,迎接未来
在保持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以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体验兼职、参加志愿活动、与同伴携游等方式锻炼自己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也可以通过与考生交流,给予其生活能力、待人接物、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经验。